查看原文
其他

金士杰《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武汉开讲

2018-03-15 大大q同学 呗壳剧场


昨天有一位伟大的老人去世了,为了避免蹭热点,我就不说出他的名字了。这位老人以其在科学方面的成就为世人所尊敬,更重要的是,在患渐冻症的同时仍坚持探索宇宙,好奇的精神鼓舞着科学界和非科学界的所有人类。得知他离开了我们,朋友圈全体都在哀悼。刷大家的吊唁时,我看到了这样一段感性的话,惊讶于他竟然不仅是个科学家,还这样哲学。

 




你可能会说,在看世界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哲学当然比朋友圈的心灵鸡汤、人生导师要高明许多,也更令人信服;但是一个已经在某一领域有了成就、获得了名声的人是很不愿意再去传授什么人生经验的。

 

你会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一件怪事,那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可是人人都避谈人生,因为领悟到自己缺少谈论的资格(这里指的是普通人和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是金句骗子)。可是我们都期待一个能谈论的人!

 

深入避无可避的人生课题,并将自己的经验著录成书,分享给后辈。像这样领悟到最高深的科学与最切近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会给后辈上人生课的科学家并不多,难怪他会得到大家的尊敬。

 

很庆幸世上有这样的老人,并且不止一个。是的,这位老人在留下精神财富方面和我接下来要讲的故事里的教授是那样的相似,两人都患了渐冻症,都有帮助后辈的意识和行动力……

 

这另一个老人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代斯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利·施瓦茨。

 

一堂只有一个学生,但人人都需要听的课


莫利虽然没有很高的成就,缠绵病榻的时间也没有科学家这样久,但他还是利用生命的最后14个星期开了一堂人生课,在这堂课里以自己为参照组,将毕生最重要的知识传给了学生。

 

我国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为这堂课的学生笔记作序时说莫利是最合适的人生导师,他说,老人是可以有人生经验传授的,但往往他们最后的年岁都过得太具体,沉溺于医疗的程序等等事情上,偶尔想启唇回顾一点人生的意义,却被围绕在床边的子女告知:别浪费精力,好好休息


最合适的人选应该是这样的:不必非常成功,却一生大节无亏,受人尊敬,而且很抱歉,尤其是来日无多的,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告别意识,因而又会对人生增添一种更超然的鸟瞰方位。

 

莫利教授在布兰代斯大学执教几十年,有很多爱戴他的学生,一生兢兢业业,专注于传道授业解惑,在1994年的一天确诊了不治之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ALS)。很符合余秋雨先生的设定。


 ■ 莫利教授晚年


他到教室去上了最后一堂课,还用开玩笑的语气对年轻的学生们说:「你们修这门课有点冒风险,因为我得了绝症。我也许活不到这个学期结束。」

 

他的情况越来越糟,逐渐无法自理。在经历了同事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后,他嘱咐家人给自己办了一场「活人葬礼」,从此掀开人生新的一页:他要为人生要教授的最后一门课招募学生。

 

米奇·阿尔博姆,他过去的好学生,自分别后十六年都没有联系过他,尽管毕业典礼那天,他还闪着泪花告诉教授一定会和他联系。


这十六年,他经历了生活的锤炼,磨去了棱角,逐渐成为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但是,他也忘记了初心,虽然赚到了大把钞票,还是不了解此刻正在经历的人生究竟是什么。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电视节目上看到了莫利教授的近况,前去看望他,于是,他成为了莫利教授最后一门课的最后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学生。


■ 米奇·阿尔博姆

 

相约星期二,不止星期二


两人相约每周的星期二见面,没有课本,也没有阅读书单,每周谈谈爱情、工作、社区、家庭、宽恕、老年……和死亡。

 

这堂课没法事先备课,难能可贵的是,莫利教授依然在讲课过程中恭恭敬敬地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备课。体验什么呢?体验死亡的来临。

 

当你小的时候向父母发问,死亡是什么的时候,父母会告诉你,小小年纪,不要想这些有的没的。

 

结果你是走了一辈子,准备上路了,却不知道如何打点行装。于是,莫利教授的课有这么多人需要。


米奇把自己的课堂笔记出版后,引起了全美国的轰动,连续四十四周名列美国图书畅销排行榜;很快,被译成了30多种文字,全球销售。

 

看来需要这门课的人不分国籍。

 

■ 台湾果陀剧场版《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剧照


课的最后,老师希望自己死后学生能去墓地看看他,学生说他会去,但到那时就听不到老师说话了,老师笑了,说:「到时候,你说,我听、说说你遇到的一切麻烦问题,我已作过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寻找,这是课外作业。」


◆      ◆      


1999年,这个故事和这门课被改编成了电影搬上大银幕,2000年就拿下了艾美奖四大奖项。舞台剧也相继被排演,在中国,就有香港中英剧团版台湾果陀剧场版

 


果陀剧场版晚于中英剧团,此时中英剧团版《相约星期二》已经荣获第十七届香港舞台剧奖,包括十大最受欢迎剧目、最佳舞台导演及最佳男主角奖等大奖。在香港五度共演。

 

但台湾版依旧受瞩目,因为有老戏骨金士杰(关于金士杰老师,更多可戳☞金士杰一开口,我就知道老江湖了

 

尽管作为演员来说,不应该有什么适合的角色,但这个角色真的和金士杰分外有缘。演出后,媒体评价说这是金士杰老师第二重要的角色,不是没有道理的。

 

莫利教授生前说过自己死后「千万别把我烧过了头」(这是他拿自己的身体开的玩笑,但是这句话在另一种意义上也成立了),他的墓志铭最后只有一句话:一个终身的教师。和作为演员的金士杰厌恶名利不想红,最后还是红了,还成为了神演技的代名词,有着某部分人生经历的相似。

 

从一开始潇洒地跳着华尔兹出场,到后来无法动弹,只能躺在床上思考人生。金士杰把莫利教授心中的痛苦、乐观、困惑、幽默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每演完一场,观众都会起立鼓掌,忍不住眼泪的大有人在。常年困扰金士杰的腰椎间盘突出,也给了他表演上的灵感。


■ 150场演出纪念,卜学亮(左)、金士杰(右)

 

另一位演员卜学亮本来是不怎么接触舞台的综艺主持人,当得知能和金士杰老师对戏时,便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这种现实里的师生关系,年岁差距,两人的幽默感,使迷茫与睿智的碰撞有了鲜明的印象。

 

本来卜学亮普通话说得不如金士杰好,来大陆巡演时还担心自己的台湾腔会让大家出戏。没想到大家都被真挚的「课堂内容」吸引了注意,久而久之,他也克服了自己的紧张感。

 

如今这部戏已经在大陆几度巡演,票依然是要靠抢的,两人配合得越来越默契。正像在《相约星期二》的课堂笔记里最后一句说的一样:这门课仍在继续。《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影响力当然不会是最后的,也不止在星期二。

 

无论你是抱着何种目的走进剧场去上这门课,你都会有所收获,只要你是一个认真听课的好学生。


一些观众的课堂笔记

一些观众的课堂笔记

◆      ◆      



果陀剧场版《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武汉站


时间:2018年11月23 (五) - 24日 (六)  19:30

地点:湖北剧院

票价:100 / 180 / 280 / 380 / 480 / 680 / 880


开票时间:2018年3月15日  9:00 (已开票)


 早鸟优惠    8折

*数量有限,先买先得


其他城市演出讯息


 深圳 


时间:2018年5月18 (五) - 19日 (六)  20:00

地点:深圳保利剧院

票价: 180 / 280 / 380 / 480 / 580 / 680


    淘宝购票:搜索「呗壳剧场」

    微信购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        你   可   能   对   以   下   内   容   感   兴   趣        |





淘宝购票:搜索「呗壳剧场」

微信购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